当前位置: 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队伍建设 法院文化
我与法院的故事丨一本志书背后的万水千山
时间:2022-05-31  来源: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

一本志书背后的万水千山

市法院 薄士军

2011年冬,我从军队转业到了淮安中级法院工作。刚到法院报到不久,一个明媚的上午,中院原专委黄河清就把编纂《淮安法院志》喜迎建院七十周年的构思、设想向我简要地叙述了一通,让我负责院志的资料收集、编辑统稿工作。最后还撂下一句话:“只给我们30多天时间。小伙子好好干,当年我也是‘码文字’修炼出来的。”他说话时眼睛总是眯成一条线,脸上洋溢着和蔼的笑容。就这样,我和院志结缘。

志书,彰显了法院人凝心聚智的精神面貌。《淮安法院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后,在原法警支队副政委汪守田的带领下,我和另一位从文科毕业入院的赵大为同志,开始了具体编辑工作。

虽然我是军队院校机关政治工作专业,在军队也有多年文秘工作经验,但是对志书的编辑却是人生第一次。编纂志书工作量大,要求高,时间紧,且院志记载着淮安中院厚重而光辉的历史,容不得半点马虎,心里更加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黄河清专委一直在资料搜集整理的一线,甚至为找到一张历史照片,核实、还原一个历史片段奔波数日。记得他有一天找到了民国时期的法院房屋平面图,很高兴地对我们说:“这个资料对我们了解当时法院具体情况很有帮助。”

大家围在一起观看,心里都很开心。各庭室的同志也利用办案空隙奔波于法院档案室和本地档案馆,利用出差办案时机到其他城市查阅资料,走访调查,恰似千军万马齐上阵,万水千山寻遍,展示了法院人精诚团结,凝聚智慧的良好风貌。

后在办公室郑淮、杨周、李学辉等领导与印刷厂多次统筹、校对、修订、完善下,院志终于付梓面世。大家领取到《淮安法院志》书时,喜笑颜开,我心中感到格外高兴。

志书,蕴含着司法革命事业的火种。志书乃记事之书,文字相对工整,内容虽然无诗歌般浪漫,也无小说般奇特,但字如清莲,图如墨画,需细细品味,方若如雷贯耳,抑或馨香入腑。

当读到《淮安法院志》中“成立淮海区高等法院后,在当时抗日游击战争环境中坚持办案,惩奸除恶、伸张正义......”一段时,仿佛又看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顾自身安危,在硝烟四起,哀鸿遍野,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居无定所,踏遍千山万水,尝尽人间凄苦,投身司法事业的场景。

如今忆苦思甜,我辈岂能忘记那段历史。当看到“机构沿革,基本建设情况,建国初期至1966年,中院在位于淮安市清河区健康东路118号约230平方米的平房内办公”时,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同志为了快办案、办好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五加二、白加黑,在狭窄、破旧的院落辛勤工作的场景。

再看看我们如今“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宽敞、洁净的办公环境,我们工作岂能不努力。志书内容中看似是那些零碎的历史片段,但细细思量却是法院光辉历史的情景再现,是司法革命事业的星星之火,是每一名司法工作者留下的生生不息的火种,她熠熠生辉,照亮后人。

志书,承载了厚重的法院历史文化。“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回首峥嵘岁月,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八十年来,一代代法院人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丰功伟绩。

当打开《淮安法院志》卷首图片,一张张栩栩如生、珍贵的老照片映入眼帘。从黑白胶卷照片到彩色照片,这一张张照片都记录着每个阶段、时期,每一代人的足迹,记述着一串串法院人的故事,展现了法院人定格司法为民的本色,也印证了我们每一代法院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默默奉献,前赴后继的红色文化传承。

再看那红色司法时期法院的办公场所照片,低矮的几间青砖瓦房,简陋、破旧的办公桌椅,寥寥可数。再看一看如今我们的科技大法庭,新大楼全貌,这不仅是一组组法院从无到有、旧貌换新颜的历史变迁图,更好比是一幅幅从简约、质朴的法院素描画到漂亮、高雅的法院水彩画的巨大转换。

每每看罢志书中的这些图片、文字,时而会有一种波澜壮阔、心潮澎湃的工作干劲和热情,时而也有一种“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和心境。这种感觉,也许只有吃过苦头经历过风雨,甚至生死考验的人才会有。

志书,展现出了法院人的靓丽风采。翻阅“队伍建设”篇,从淮阴人民政权审判机构成立初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培训到人事管理、党群组织,特别是细读先进典型篇章,戴飞、张贵银、颜赤、黄波......

一个个熟悉的面孔立即呈现在脑海。榜样就在我们身边,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正所谓万水千山寻遍,而你在身边,才是最美最靓丽的风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今,我从法院办公室、研究室,再到法院执行局工作,也有幸在“全国模范法官”姚月梅同志领导下工作,感觉受益良多。

志书的价值在于存史、资治、育人,可以以铜为镜正衣冠。而修书如修人,通过志书的修改、编辑,也让我看到了自身文字功底及编辑水平的不足,也让我更加懂得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我想,志书内容,虽然是平铺直叙甚至是毫无文采,但需要懂他的人来欣赏。一本书,你若懂他,心中便是万水千山走遍。

《淮安法院志》是一泓源泉,你若斟酌、品味,就会有取之不竭的精神食粮,动力源泉。

作者:薄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