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队伍建设 法院文化
我与法院的故事丨我的法官之路
时间:2022-05-18  来源: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

我的法官之路

市法院立案庭庭长 李学辉

 说实话,在进法院之前,我没想过我会成为一名法官。

小时候,我最大的梦想也就是当一名电影放映员或售货员。后来高考落榜后参军入伍,本以为会成为一名军医,可未能如愿,于是先干后勤再干政工,直到转业仍对未来的职业一片茫然。

人生看起来似乎有许多选择,可我面对的常常是独木桥。转业时,我想我会跟我的许多战友一样去当警察,继续过紧张且严谨的准军人生活;或去机关当一名办事员,在不紧不慢、不咸不淡的岗位上度过余生。歌德曾说: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我的前半生全耗费在这些“渺小的梦想”中,直到有一天,我走进法院的大门。

2005年年初,我转业回乡待分配,正巧法院到军转办要人,说需要一位写材料的军转干部。军转办征求我的意见,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能进公检法机关工作,是我最大的愿望了。5月初,我到位于机关东大院的法院办公楼面试,先被带到惠建国副院长的办公室。他简单地问了一些问题后,让我写一篇关于如何学习和践行周恩来精神的文章。我被当时的办公室主任李涛带到五楼的一间大办公室,在一台电脑前三下五除二地将这篇文章打了出来。后来,我就提前到法院上班,中间虽有波折,最终还是如愿被分配安置到法院。

我就这样一脚踏进了法院大门。那时,我对法院或法官没有多少感性认识,只有一些模糊印象,基本停留于小说或影视作品中。印象中的法官,应该是那种呆坐于高台之上、沉默且睿智的孤独老人。虽然到法院上班,但我认为自己只能从事后勤或政工之类的事务性工作,法官这个职业跟我无涉。

2001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出台,初任法官必须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人员中选取,司法考试成为法官的门槛。对我来说,司法考试无疑是一只拦路虎。那么,我到法院干什么?身份的问题让我陷入苦恼。刚进院时,我在民二庭当书记员,当时对书记员的岗位很不认同,毕竟我当时三十多岁了,为此我去找时任院长的刘华,刘华院长对我说,无论在法院干什么岗位,都应从书记员干起。当时没觉得什么,可后来发现,三个月的书记员生涯让我收获颇多,不仅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也与庭里的同事结下深厚的友谊。

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当书记员的日子里,我萌生了当法官的梦想。当年,我跟在朱月娥副庭长的团队,整天跟着法官们一起去办案,我深切感受到了一名法官的担负的使命。看起来很简单,法官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化解矛盾。可这个社会就交织在庞大无比的矛盾之网中,有人交往的地方,就会产生矛盾,矛盾无所不在。那么,法官必须有悬壶济世品质,他们如同医生一样,只不过医生救治身体的疾病,而法官医治社会的病痛。我想,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但能去为这社会把脉问诊、疗伤救人,何尝不是一件最有意义的事业?于是,我下定了当法官的决心。

生命之旅,可能会有无数条阻拦你的河。西方有句谚语:要过河,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当我坚定了法官之路后,开始学习法律,准备参加司法考试。可当拿起书本时,我才意识到面临的难题,甚至是无法逾越的难关。我并不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喜欢读书,往往是蜻蜓点水、不求甚解;热衷知识,又常常浅尝辄止、不愿钻研。法律是一门精深博大的学问,光那三大本厚厚的司法考试参考书,就让我望而却步。

那时,我在院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除此之外,办公室还有许多繁琐的事务,再加上家庭的杂事,我忙上忙下、忙里忙外,像一头驴子拉着一辆严重超载的大车。白天没时间学习,不得不利用晚上或周末。多年之后,我翻开当年的日记本,写得最多的就是“晚上看司考书至十二点”“整个周末都在看书”之类的话。我在淘宝网上购了许多司法考试的音频讲座材料,没有大块时间,只能在上下班途中听课。记得有个周末,一大早妻子带儿子回娘家,走的时候我在看书,等夜幕降临她们回家时,我仍坐在那里看书。一天时光,我没有吃饭,没有出门,独坐书桌旁,几乎没有动弹。妻子问我,你吃饭了吗?这时我才感到饥饿铺天盖地袭来。

2009年,我以388分成绩通过了司法考试,终于具备了成为法官的基本条件。2010年,我参加了省法官学院组织的预备法官培训。一些资深法官为我们上课,他们从办案实践出发,细致入微地诠释法条与事实之间的演绎与推理,让我深切地感到司法实践与司法条文之间,有一条漫长的修炼之路。也就是说,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远比参加一场司法考试更加艰难。

梦想总是丰满而鲜艳的,但现实却充满了骨感。要成为一名真正法官,没有七八年办案历练是不行的。那时我一边在院办公室负责文秘,一边要参与审判庭办案。2012年,我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也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初级法官。那时,法官员额制改革尚未推开,法院综合部门人员也可以任命助理审判员。有了法官的名义、有了办案的经历,对于我起草公文或材料有莫大的帮助。因此,我经常对后进办公室或研究室的同事说,无论在法院干什么工作,不懂审判业务,终究是外行。

我从来认为,对梦想的追求只是一个过程,它与成功与否无关。只要经历过、热爱过、努力过就行了,至于是否实现梦想,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在法官员额制改革以后,意味着法官将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2016年,法官员额制改革开始,我刚被调整到研究室工作。院领导找我谈话,我表示坚决服从院党组的决定,不参与员额法官的遴选。我认为我应该主动让贤,将法官这样的稀缺资源让渡给更需要它的人,比如那些从法学院毕业、且多年从事审判工作的学子们,他们比我更有资格获得它。尽管那时已通过了初任法官考试,完全具备成为一名员额法官,但我还是放弃了这次宝贵的机会。

2017年,由于第一轮员额法官遴选仍有空缺,省法院启动了首批员额法官增补入额工作。那时,淮安法院的空缺不少,许多年轻的助理审判员尚不满三年的入额年限,而我又是为数不多的具备条件的助审员之一。我向院法官遴选办公室做了请示,经当时的钱斌院长同意,我参加了此次增补入额的遴选工作。经过业绩考核及法官遴选委员会审议、入额公示等程序,20179月,我被省法院任命为员额法官。

20207月,我离开了研究室,也离开经营多年的文秘岗位,换岗到立案庭工作,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业务庭法官。2020年,经章润院长的提名,我还被任命为审判委员会委员。尽管我对法律业务的研究还不够精深、司法实践还不够丰富、法学素养还不够深厚,但我希望自己是个不断学习完善的人,通过学习来提升业务素质和法律修为,走好我人生中的最后一段路程。

人生没有预设,都是一脚一脚踩出来的。在经历了十四年的军旅生涯后,又经过十一年的文秘工作历练,我走上了法官岗位,得到了法官这个闪着光芒的职称,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荣耀。

作者:李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