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新闻中心 法院要闻
导师微课堂上,淮安中院挂职锻炼干警畅谈感悟收获
时间:2024-11-20  来源: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

微信图片_20241120093055.jpg

为持续推进“淮法青锐”培养工程,不断提升青年干警理论水平和办案能力,激发青年干警工作活力11月15日,淮安中院举行第四期“淮法青锐”导师微课堂。活动结合干警跟班学习和挂职锻炼工作,邀请6名干警畅谈感悟收获、2名导师分享年轻干警帮带培养经验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郁奇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朱介进主持活动。

在听完大家的分享后,郁奇表示,院党组高度重视年轻干警队伍建设,为干警全面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干警们能够珍惜锻炼机会,发挥务实工作作风,用心用情直面挑战、破解难题,练就本领,提升了工作能力。

他希望,广大年轻干警能够保持热情,坚定内心法治信仰,爱岗敬业,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推动工作有序进展,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进步要保持专注,提升政治能力、业务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在办案中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换位思考,讲究法理情的融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以他们的眼光来评判我们的司法工作;要保持定力,甘于奉献,牢固树立不怕吃苦的精神,认真履职尽责;要立足于细,从小处着眼、实处入手,深耕细作、精益求精;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知敬畏、守底线,在勇挑重担、担当作为中成长为堪当重任的栋梁之才。

市法院审监庭庭长孙晓明、民四庭庭长田庚分别结合自身经历,围绕学习成长、执法办案、调研写作等方面作了经验分享,鼓励青年干警们要勇于开拓、向上攀登在不断历练中成长成才。


一起听听他们的感悟收获~


市法院民四庭 朱强(在最高法研究室跟班学习):老百姓到法院是为了解决问题,绝不是来“走程序”的,实质性的解决纠纷是办案的目标。坚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寻求案件最优解,推动情理法的融合。这也要求我们将目光从“案子结没结”转向“纠纷有没有实际化解”,将服判息诉放在首位,解“法结”更解“心结”。


市法院研究室 解思辛(在最高法研究室跟班学习):“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越是困难多、压力大的庭室,越是艰苦环境、吃劲岗位,越能磨砺干警的品质,考验干警的毅力,增长干警的才能。当我们说一件事“很难”或“没时间”的时候,潜台词其实是“我不想做”,说的更直白一些,这其实就是我们的惰性在作祟。对我们而言,成长从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行则将至,做则必成。不畏难,难事也就变得不难了。


市法院民二庭 黄春丽(在江苏高院跟班学习):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跳出原有的舒适圈才发现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这些差距让我进一步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不足,但也更加激励我奋发进取,见贤思齐。作为新时代的法院青年,要打破小进即满,安于现状的自得心态,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自觉把学习抓在自己的手里。一方面,在实践中学,戒骄戒躁,沉下心思办案,办高质量案,办精品案,争当“专业型”法官。另一方面,向书本学,向身边人学,向先进地区学,持续钻研,终身学习,争当“学习型”法官。


市法院民四庭 何倩在经开区法院挂职入额):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在法院工作中切实做到用新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实践,我想离不开“多看”,看各项政策、文件、规章制度如何从“印在纸上”到“融入工作”;“多听”,听领导同事的汇报总结凝聚的智慧结晶、听当事人的心声诉求;“多问”,问人问事问心、问经验问方法问作风;“多走”,走去问题矛盾发生的第一线、走到人民群众中;“多干”,办理好每一个案件、参加好每一次调研、撰写好每一篇文稿。


市法院研究室 王安远(在淮安区法院下派锻炼刑事案件办理不能被表象迷惑、不能被情绪引导,无论案情多么曲折,都要保持定力,坚持“用证据说话”,从事实认定到证据分析,从情节评判到刑事政策,始终严谨、理性地对案件进行反复思考,最终实现准确的定罪量刑。还要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和思想境界,多站在被告人、被害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化解矛盾、服判息诉的工作做足,既要讲清法理,又要讲明事理,更要讲透情理,才能让群众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市法院未家庭 冯小敏在盱眙县法院下派锻炼):每一位法院人都在为实现“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化解矛盾的最优解”而努力学习法律的目的在于更好地适用法律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作为淮安法院的后备力量,要克服机械办案、就案办案,将始终践行为民宗旨、传递司法温度牢记于心,切实提升和彰显司法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