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传承发扬老政法精神,充分发挥资深优秀导师“传帮带”作用,切实提升青年干警的理论素养与办案能力,9月29日,淮安中院举办第二期“淮法青锐”导师微课堂活动。淮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郁奇,省法院法官管理处副处长张龑出席活动并作点评总结。
本期微课堂围绕“定分止争 如我在诉——论如何提升群众工作能力”主题,展开了一场深入而温暖的司法智慧传承。四位导师结合自身实践,带来沉浸式的经验分享:退休法官石亚东、周海兰以岁月沉淀的调解智慧,娓娓道来群众工作的心法;仍在审判一线的马海健、芮东俊则通过鲜活案例,生动诠释“如我在诉”的司法情怀。
活动现场交流热烈,思想碰撞不断。市法院立案庭庭长李学辉以“用真心对待当事人”的质朴理念,点明司法为民的本质追求;市法院督察处处长蔡传文从“情感共鸣与程序正义”视角,剖析司法工作中理性与感性的融合之道。市法院参与法官“双进”活动的梁萌瑜、王安远分享了基层实践的体会与成长,青年干警代表陈路、董杰与特邀嘉宾互动交流,共话实践困惑与感悟。
郁奇围绕“调解与信访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他强调,要深化主责意识,将调解信访工作与审判执行共同视为主责主业,推动矛盾化解向前后端延伸;要落实“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既追求法律效果,也注重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主动服务大局、回应社会关切;要践行“如我在诉”理念,增强同理心,善用群众语言,关注群众情绪与需求,切实提升纠纷化解实效。
郁奇同时勉励青年干警,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平衡好专业知识、政治理论与群众工作能力;要崇尚实干担当,从每一起案件做起,深入基层、争当先锋;要锤炼过硬作风,恪守正气廉洁,以扎实学风与担当精神展现新时代法院干警的良好风貌。
张龑在点评中指出,本次活动整体呈现出培养方式“新”、导师传授“实”、青年感悟“深”三大特点。四位导师的倾情分享,生动展现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深层智慧与司法为民的实践路径。作为法院干警,善于在细节中传递司法温度,始终坚守法律底线,善用多方资源化解矛盾,在实践复盘中持续成长。
群众工作能力是法院干警的第一能力,为民情怀是定分止争的深层力量。本次微课堂不仅是一次业务培训,更搭建起司法传统与时代创新交融的桥梁。它既是淮安中院人才培养机制的生动实践,也映照出司法事业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动人图景。
供稿|人事处、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