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淮安中院召开全市法院护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市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副庭长陶锐通报全市法院护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情况,法官助理何倩解读典型案例。市法院新闻宣传处处长赵德刚主持发布会。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深入贯彻“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积极开展“司法护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系列行动,将助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司法护航中心大局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司法服务机制,持续优化司法保障举措,着力提高护航重大产业项目的前瞻性与精准性,切实助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运行,相关工作多次获市领导的批示肯定。
一是搭建“联动式”司法护航平台。将涉重大产业项目纠纷化解纳入“一把手”工程,把服务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纳入全市法院年度重点工作,明确任务分工,压实责任链条,全程跟踪督导。在纵向上形成以市法院为中心、八家基层法院为重点的“1+8”联动协作体系,因地制宜制定司法护航专项实施方案。在横向上主动与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
二是构建“便捷式”司法诉讼机制。今年1月-11月,全市法院审结涉重大产业项目各类民事、刑事、行政、执行案件1400余件,结案率98.07%,结案率相较于上年同期上涨3.1%。基层法院新收涉重大产业项目民事案件613件,审结560件,同比分别增加32.67%、26.9%。
针对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案件,两级法院开辟从立案登记、诉前调解、财产保全、案件审理、判后执行全流程的“绿色通道”,实行“一案一策”,做到“立审执”一体化快速反应。
三是培植“站点式”对接联络渠道。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强化履职担当,对全市在建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行法官对接联络制度,建立护航联系站点,依托站点开展法润民企“双走进”活动,与企业共建“和谐企业”。全市法院共组织干警赴天合光能、汉邦科技、南高齿(淮安)公司等重大产业项目企业实地走访40余次。
两级法院坚持专项走访和日常走访相结合,对接法官定期联系或走入项目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纠纷源头预防、多元调解工作,推动矛盾纠纷诉前有效分流,尽可能减轻投资企业讼累。截至11月底,涉重大项目成讼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2.6%。
四是打造“诊疗式”风险预防流程。动态跟踪了解项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召开项目企业座谈会,发放《企业走访调查表》,提供“啄木鸟”法律体检,帮助项目企业精准“查隐患”“补短板”“堵漏洞”。
全市法院累计排查涉项目企业风险点520余个,梳理普遍性疑难问题27条,发出针对性司法建议书9份。组织涉企法律咨询党员志愿服务队,为40余名企业代表发放法律风险防控手册及现场答疑,“面对面”问需于企,“零距离”共话营商。
五是提供“订单式”法律宣讲服务。向项目企业发放《涉重大项目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征集调查问卷》360余份,根据调研了解到的全市在建重大产业项目企业的实际需求,聚焦知识产权、企业用工、合同审查、工程建设等领域,开展送法进项目活动,与项目企业法务人员共同开展培训,提升项目企业对法律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等能力。
两级法院在中天钢铁项目公司、淮安华强方特、洪泽区三河镇紫山菌基地等设立巡回审判点,于今世缘酒业设立法官驿站,为江苏新源太阳能等200余家重大产业项目企业开展公司法、劳动法等法律培训50余场。
六是深化“靶向式”服务保障实效。全市法院始终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工作导向,持续将重大产业项目攻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法院改进和提升工作的靶心和重点,通过梳理全市法院护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司法举措和典型案例,形成《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法律风险专题调研报告》,获得市委史志军书记、市政府顾坤市长批示肯定。相关经验做法在中国经济网、新华网、新华日报、江苏法治报等国家级、省级报刊媒体上获得推介推广。
针对重大产业项目中常见的涉地纠纷,拓展性开展关于全市法院农业承包类纠纷案件的调研,并将相关研究成果指导实践。积极打造“淮上枫桥14+3”源头治理机制,推动基层法院诉服中心入驻地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从源头化解涉重大产业项目纠纷。
下一步,全市法院将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路、完善机制,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奋力推动现代化法院建设向深向实,努力促进形成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良好司法营商环境,助力全市经济转型及产业层次升级,为淮安“四最”营商环境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攻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陶锐、何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