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下午,淮安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法院“两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工作情况,并解读五起典型案例。
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联合印发通知,部署推广使用起诉状与答辩状示范文本。淮安两级法院积极响应,自2025年7月14日起,在线上线下同步推行67类“两状”示范文本,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不断优化诉讼服务,取得积极成效。截至10月底,淮安法院共应用“两状”示范文本42972件,其中起诉状示范文本30213件,应用率75.82%;答辩状示范文本12759件,应用率32.01%。
一是凝聚合力,拧紧责任链条。形成党组统筹、立案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立案窗口提供“一对一”指导,辅助填写起诉状;业务庭在送达、庭前会议等环节推广答辩状,确保全程规范引导。
二是深挖潜力,优化填写服务。根据案由和案情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当事人准确填写必要内容,简化冗余信息;针对易错点进行提示,并建立反馈机制,持续收集法官、律师及当事人意见,不断改进服务。
三是全程发力,深度融合应用。将示范文本嵌入诉前调解及立审执各环节,联合综治中心、调解员等引导当事人规范填写,及时固定无争议事实,明确争议焦点。
四是外借助力,联动协同推进。联合司法局、律师协会等开展“示范文本推广月”活动,重点面向律师群体,其应用率达91.25%。借助“淮上枫桥14+3、7+N”多元解纷平台,提升金融借款类案件示范文本应用率至94.22%。
“两状”示范文本使用后,当事人只需“按图索骥”,降低了填写门槛;诉辩内容更规范完整,有助于法官快速把握争议焦点,提升审判效率。淮安法院将持续推进此项工作,进一步打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