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在淮安中院东大门前,一起在5年前就因金融借款纠纷闹到法庭上的当事人专程为该院执行裁判庭承办法官邵爱静送上印有“秉公执法释正义 事心双解促和谐”的锦旗。
事后,作为该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双方当事人,都由衷地向承办此案的邵爱静法官发出这样的感慨:“通过这个案件,让我切身感受到你们法院为我们企业发展真心实意服务的诚意!”“你们法官不仅圆满解决了我们的纠纷,还帮助我行留住了一名优质客户,真是太感谢了!”
那么,作为该案的承办法官邵爱静,是如何让这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实现双方“事心双解”呢?
话还从2018年说起,某设备公司及李某等人未能及时偿还某银行贷款被其告上法庭,案件经一审判决李某败诉,李某不服上诉至中院,后双方在中院主持达成和解,李某撤回上诉。后因李某没有按照和解协议全面履行,该银行申请执行。
执行中,某设备公司及李某等人履行了没有争议的部分费用。2023年4月,该银行就争议内容再次申请执行,认为之前并未放弃实体权益,只是暂时撤回申请,因此重新申请执行符合法律规定。而李某则认为在双方调解时,银行已经明确放弃该争议内容,于是,2023年6月,李某向中院执行裁判庭对本次执行提起执行异议、复议。
法官组织调解
承办该案的中院执行裁判庭邵爱静法官经调查后发现,这场纠纷对双方都有影响,李某作为一名资深企业家,也是该银行的“老客户”,在这场纠纷中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其生产经营也有影响;对于银行来讲,即使官司打赢了也失去了一位长期合作的客户。通过进一步了解,邵爱静梳理出双方的心结在于,李某一心想要个说法,坚持“要把官司打到底”;而银行则表示,自己也是按照规定办事,“肯定不能退让”。
要想妥善化解该纠纷,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努力解开双方的“心结”。为此,邵爱静带领团队多次前往淮阴区,和当地法院一起通过释法析理、心理疏导、教育引导等方式,积极主动开展矛盾化解工作。
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邵爱静和同事们前后共组织双方面对面谈话疏导3次,累计时长长达9个小时,与双方当事人电话沟通30多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她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李某被法官真心实意的行为所感动,终于打开了心结。他说,“法官真是让我太感动了,就冲这点,我今天也要和银行和解!”
最终,在法官的努力下,双方打开了心结,矛盾也得到了圆满化解。双方当事人也从原来的剑拔弩张变成了满脸微笑地握手言和。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某银行城北支行不仅实现了债权,还与作为被执行人的某设备公司及李某等人打破僵局,重建信任,赢得了再次合作的机会。
供稿:赵大为 朱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