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翟敏
这是一次“无言”的采访!被采访对象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
这又是一次千言万语说不尽的采访,每个人都争着说她的故事,场面热烈感人。
这位新闻主角就是姚月梅。盱眙县法院党组成员、常务副院长,江苏省优秀女法官、江苏省三八红旗手、全省政法系统“忠诚卫士”、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017年全国我最喜欢的执行法官、改革开放40周年政法系统新闻影响力人物、全国法院十大亮点人物、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
采访一开始,淮安市中级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颜赤就向记者介绍:“姚月梅刚动完喉部手术,就到岗上班了,每天靠纸和笔跟同事们交流工作,现场无法发声说话。”
担当:
0.01秒作出决定的“职业人”
“讲政治、敢担当、善作为、守底线”是现任淮安市中级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时任盱眙县法院院长接滨对姚月梅的评价。“之前她当执行局局长,很多男同志都不服。但是,她就挑硬骨头案子办,通过一个一个难案的攻克,赢得了干警们的尊重和敬佩。”
“很多宣传报道在描述执行现象遇到突发情况应变时,喜欢用‘果断’二字,只有身处现场,你才能体会到,要在0.01秒作出决定的勇气和担当,绝不是这两个字可以概括的。”淮安中级法院执行局局长郑淮认为,这背后是法律知识长期储备的支撑,是专业素养的本能。
善良:
“润物细无声”的良师
“她是给我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14年前,盱眙法院速裁庭庭长王云云进入法院,在姚月梅时任庭长的民一庭负责办案。
从最初的惶恐和不安到如今的从容淡定和独当一面,“我的成长完全得益于姚院长用心的培养,最让人钦佩的是,这种用心不是呆板的说教,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像一杯醇酒,用心体会后方得美好。”
除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外,姚月梅超前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至今仍使王云云受益匪浅。2010年,在姚月梅的协调下,盱眙法院民一庭与劳动仲裁部门搭建了联合会议制度,至今仍在发挥着积极作用。盱眙地区劳动争议案件连续数年远低于全市水平,一裁一审实质化解了超98%的劳动争议案件;而全国第一份留守儿童督促令更是姚月梅在面对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将法律的刚性嵌入到温情的做法中,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公正:
是“勇士”也是“智者”
采访现场,从盱眙法院赶来的法官助理施静激动地扑到“老领导”姚月梅怀里哭了。
这个90后的小丫头文静瘦弱,似乎很爱哭,2016年大学毕业考入了盱眙法院,先在民一庭工作几个月,2017年1月调至执行局。得知自己要去执行局,施静“哇”地哭了。在施静的思维里,执行局几乎都是皮糙肉厚的男同志,干的都是又苦又累的活儿。
盱眙法院执行局法警张鹏回忆起姚月梅刚到执行局的时候,“全是男同志,队伍松散,姚院长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们团结起来。”
姚月梅常常带领执行干警们冲锋在一线,仅2018年,她就带领干警们开展集中执行行动59次,拘留被执行人232人,罚款215万,采取搜查措施338次,腾空房屋176套。
“在每一次执行行动中,我都抱着要保护好姚院长的念头,结果每一次我都被挡在姚院长的身后,她给予了我很大的安全感。”施静一说起来感动得就想哭。
在姚月梅的帮助和影响下,施静这个柔弱的姑娘,如今如同一朵铿锵玫瑰,在姚月梅的指导下办案,现在已经一共办理案件2478件。
采访快结束时,记者向姚月梅问了一个问题:“作为一名优秀的法官,您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她淡然一笑,在纸上写下了六个字:善良、公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