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队伍建设 法院党建 法官风采
多面法官——记淮安市盱眙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周婷
时间:2023-11-29  来源: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

11月23日“榜样的力量——我与政法英模面对面”报告会上,盱眙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周婷的先进事迹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

她曾获得省优秀法官、江苏最美法官、江苏好人等荣誉称号;而在她十多年的法官道路上,同事和案件当事人对其不同的称呼则展示了一个更为立体的“多面法官”形象。

报告会现场(左一为周婷)

絮絮叨叨的“法官婆婆”

在马坝法庭工作期间,周婷被其书记员开玩笑地称为“法官婆婆”,因为周婷总有操不完的心,就像一个“老婆婆”。

后来,周婷从法庭到盱眙法院工作,这个习惯却一直延续了下来。在开完庭审后,周婷常常忍不住会絮絮叨叨多说几句,叮嘱离婚的小夫妻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叮嘱老大爷老大妈有钱存银行、不要贪小便宜,叮嘱大货车司机不要疲劳驾驶。

周婷在盱眙法院开庭审理一起赡养纠纷,原告是一位60多岁的阿姨,状告自己的女儿要赡养费。原告在电话里答应前来开庭,却超过了预定时间十多分钟才到法庭。

庭审结束后,周婷随口问:“今天怎么迟到了啊?”原告一边在庭审笔录上歪歪扭扭地签字一边低声说:“走错路了……”一个念头在周婷脑海里闪过,周婷追问道:“你不常出门?”原告低着头没有回答,一滴滴泪水滴在了庭审笔录上。一边的被告居然有些嘲笑地说:“她一辈子没出过村子。”

一幅幅场景在周婷眼前浮现:她是下了怎样的决心,要为自己讨个说法;她是怎样打听到到法庭的车,在路上执拗地走,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向街头的行人问路。

周婷尽量压抑着心头的怒火,批评被告:“她一辈子没出过村,却供养了你上学,现在她第一次出村子,就是为了打官司向你要赡养费!”周婷把老人扶到一边,轻声说:“阿姨,没关系,很多老年人都没出过远门,我的爸爸妈妈也是这样。法院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巡回审判,到您家门口去开庭!”

将老人送上车后,周婷就安排了下次的庭审,到老人所在村口开庭,在乡亲们的围观下,被告面红耳赤,当场向老人道歉,并签订了赡养协议和调解书 。

为什么这么絮絮叨叨呢?周婷解释说,办理案件不仅仅是办理案件,而是传递一种温暖、传递一份和谐。一句句拉家常的废话,会让当事人感觉到法庭并不是冰冷冷的。周婷笑着说:说不定因为我的一句提醒,让一个即将走向叛逆的少年感受到了父母真挚的爱,停下了自暴自弃的脚步;让险些陷入套路贷的大爷没有上当受骗,守护住了自己下半辈子的养老钱;让大货车司机握着方向盘困得睁不开眼睛时果断将车停在路边,避免了一场车毁人亡的事故。周婷说,想通过自己的点滴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我愿意当一个絮絮叨叨的“法官婆婆”。

报告会现场(盱眙法院干警董蒙讲述周婷事迹)

值得信赖的“法官姐姐”

周婷的办公桌下一直压着一张照片,照片上,坐在轮椅上的一个女孩捧着鲜花,笑得一脸灿烂。她是周婷2019年5月办理的一起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小李。小李实际年龄上比周婷还大上几岁,但是她一直喊周婷“姐姐”。

小李的女儿因自己抚养不当而不幸夭折,不久又被确诊为渐冻症,此时,丈夫要求离婚。小李坚决不同意。开庭时,小李已经无法独立行走,坐着轮椅,戴着口罩,由家人推着进入法庭。庭审中小李一直在哭,导致庭审一度无法继续。

周婷多次到小李家中,了解她的真实想法,发现双方确实已经没有了感情,只有怨恨和不甘心。小李恨恨地说:“我就要拖着他,死也要拖着他!”周婷深深地感觉如果直接判决离婚或判决不支持离婚,双方的怨恨都只会越来越深,此时的小李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扶持,帮她从地狱般的精神囚牢里走出来。

周婷一次次登门和小李推心置腹地聊天,告诉她维系没有感情的婚姻只能让身心受到进一步的伤害,不如放手给自己一个希望,身边还有很多爱她珍惜她的人,生活依旧充满阳光。渐渐地,小李放弃了自己的执拗。她说:“我和妈妈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既怕她难过,又觉得她不理解我。我一直想有个姐姐,有事情一起商量,有困难一起抗,我喊你姐姐吧!”最终小李放下心结,接受补偿,同意离婚。

案件处理结束后,考虑到小李妹妹行动不便,周婷跑到居委会帮助小李申请了残疾人补助。残疾人补贴拿到后,周婷到花店挑了束鲜花送到小李家里。小李捧着花,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说:“姐,我们合个影吧!”据她母亲说,这是小李患病之后的唯一一张合影。

周婷将这张照片压在自己办公桌下,周婷说,要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多做一点,解开当事人的心结,让案件的办理成为改变他们人生的契机。

守护希望的“法官妈妈”

在审理未成人犯罪案件时,周婷发现其中不少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都和父母的失职有关系。他们在学校里扰乱课堂、殴打同学,家长不去管;他们整天逃学,混迹于网吧舞厅,家长不知道。理由五花八门:离婚了,顾不上管;出去打工挣钱,没条件管;工作忙,没时间管。法官联系的时候,不同的父母在电话里说着同样的一句话:“这孩子我们管不了,也不想管,你们法院想怎么判就怎么判,不用再联系我们。”怎么可能不管,怎么能不管?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推一把就会万劫不复,拉一把就能走出深渊。

2022年1月1日,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周婷立刻在自己审理的一起案件中,向放任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的父母发出《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提醒他们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应切实承担起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随后,还邀请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进行专项辅导,对孩子以后的职业规划也给了指导,为其补上了“作为父母,依法应当承担实施家庭教育职责”的法治教育课。

全国首份《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一经发出,备受关注。座谈会上,妇联的一位同志对周婷讲:“你是所有未成年犯的法官妈妈,在所有人都放弃他们的时候,你用法律喊住了他们的父母离开的脚步,为孩子们守住了最后的希望。”

其实,周婷确实是一位妈妈,一位对孩子有着很多“亏欠”的妈妈。作为外地人,她周末才能和家人团聚。为了保证办案进度,提前1个月结束产假,带着3个月大的孩子回到工作岗位。孩子上幼儿园后,为了周末能有时间陪伴,加班到晚上10点已然是常态。孩子经常问:“妈妈,你什么时候能来接我一次呀?”报告会上,出席报告会的孩子对妈妈最大的印象就是“忙”,在台下倾听妈妈的先进事迹的时候忍不住哭出了声。但是她表示很理解妈妈:“我的妈妈,她守护住了很多宝宝的未来。”

报告会现场,周婷一如既往地平静,无论是“法官婆婆”“法官姐姐”还是“法官妈妈”,归根结底还是一名“法官”。她说:“法律是一种武器,更是一种信仰。法官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我们注定会在当事人最困苦的时刻出现,当我们出现在当事人面前的时候,怀里不仅揣着厚厚的法条书籍,还应该揣着一份温暖和关怀。”

文字:赵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