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队伍建设 法院党建 法官风采
先进事迹宣讲丨从涟漪湖畔到塞北江南奎屯河岸的满“淮”真情
时间:2024-11-01  来源: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

张健,涟水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一个不怕苦、有担当的优秀法官。2021年12月,张健承载着淮安中院党组殷殷嘱托,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奎屯垦区人民法院挂职,任党组成员、副院长,分管民商事审判以及对口援建等工作。在新疆的逶迤雪山、广袤草原中,他积极履职尽责,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两地法院“像石榴籽一样”紧密连接起来,一起谱写着边疆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从淮安到奎屯垦区,跨越4000多公里,张健揣着一腔热血踏上援疆路。一到新疆,他就被边疆的辽阔与壮美所震撼,下定决心要在有限的援疆时间里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为法院、为当地群众多做些实事。

刚到奎屯垦区,工作与生活的考验接踵而至,张健没有畏难退缩。他说,初来新疆的水土不服让人深感疲惫,但他深知援疆工作责任重大,必须在短时间内调整并克服气候不适、语言交流障碍等诸多困难因素,让工作迅速步入正轨。

此后的一个多月,他每次办案都和懂双语的同事一同前往田间地头、山区牧场,语言不通就学,习俗不懂就问,逐渐解决与职工、牧民群众沟通上的困难,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熟悉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运行情况。“张法官,如果不是你,我将成为一家子的罪人,一旦成了老赖,全家都抬不起头,我们谢谢您。”这是当事人梁某发给张健的短信。

翻开张健的《援疆日记》,里面写到:这批涉民生的案子很棘手,处理不好会出大乱子。梁某是奎垦的一个种棉大户,在当地小有名气,因为生产经营需要曾借款200余万元。但是受国际环境影响,新疆棉价格下行,导致梁某欠款未能及时偿还,众多担保人因为他没有还款都成了被告。因为担心会承担法律责任,众多担保人一起聚到法院门口讨要说法,如果事态得不到控制,很有可能引发更大事件。

张健得知消息后,立马赶到现场,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他耐心地说理释法,“我是负责这个案件的法官,大家有事情找我,我会尽力做好调解工作,妥善处理问题,请大家相信法院、相信我。”

7月的新疆,烈日炎炎,张健每天顶着40℃的高温奔走于当事人之间,往返200余次,强烈的紫外线将张健的脸晒伤,嘴唇干得裂口子。最终,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债权人同意让梁某边经营边还款,多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由此,这批100多人的案件全部调解或撤诉,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这样的案件,是张健在援疆的365天里办案的一个缩影,经他指导或督办的民生案件达200多件。

奎屯垦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魁给张健安排了一个任务。他说,“张副院长,你是破产业务专家,我院有6件长期未结破产案件,推进有难度,希望你能想想办法。”原来,奎垦法院有这样一起长期未结的破产案件,因破产财产未能全部处置到位,导致工人工资三年都无法发放。

在此期间,工人们多次前往法院和信访局追要工资,导致法院工作压力很大。张健在接到任务后,详细了解案件办理情况,发现破产财产中有一部分已经变现,只是管理人认为要等到财产全部变现后才能进行分配,担心提前分配会承担法律责任。

张健查阅相关法律资料,向千里之外的淮安法院同事请教,和奎垦法院承办破产业务法官多次研讨,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即可以先分配部分款项,其余款项待执行到位再行分配。这一方案得到合议庭和管理人的一致认可。随后,债权人会议召开,解决了工人的工资问题。

在发放工资的当天,工人们手拿工资,开心的笑脸感染全场,现场也响起热烈的掌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张健毅然迎难而上。他将淮安法院审理破产案件的相关思路与奎垦法院干警、破产管理人进行交流,试行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将繁简分流贯穿到审判程序的各个环节,保证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使当年新收破产案件均在三个月内予以审结。

在他援疆期间,向院党组提出开展审判业务改革的多项建议得到采纳,使得该院总体审判直销指标增幅位居兵团法院第二,发改案件数下降50%。

援疆一年,张健步履不停,不懈努力,用智慧和汗水向当地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也收获了当地法院的一致好评。他被表彰为优秀公务员,荣立个人三等功,并被省法院授予援疆先进个人称号。援疆结束后,他回到原岗位,深感“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人对温度的感知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支“温度计”。在我们身边,向张健这样有温度的法官还有很多,他们用37℃的人文关怀,用0℃的刚柔并济,用100℃的热情执着,铁肩担道义,俯身做公仆,让人民群众收获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为他们,正义有了温度,法律有了生命。

宣讲人:涟水县法院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