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5年1月15日在淮安市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郁 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以及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要求,狠抓提质增效,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建设现代化法院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两级法院受理案件125617件、办结111145件,法官人均结案289件。审判质量管理指标全部优于或处于最高法院设定的合理区间。一年来,我们以实干诠释政治担当,重点重抓服务重大项目攻坚、优化营商法治环境、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等大事要事,5项工作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在省《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评估报告》中,我市法治环境指标居苏北第一,“法院审理案件周期”改善幅度最大。市法院连续5年获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一年来,我们以实效增进群众认同,倾力兴办6件司法惠民实事,增设“优+”法官热线,诉讼服务好评率保持全省前列。落实“以案释法”制度,梳理发布民生领域典型案例31批96个,4部普法短视频获评全国或全省法院优秀新媒体作品。开展“淮执砺剑”行动,执行完毕率同比上升2.54个百分点。发挥人民法庭作用,获评全省优秀人民法庭品牌和建设案例各2个,小营法庭荣获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一年来,我们以实绩彰显司法优势,连续3年有案例被最高法院写入年度工作报告,39个案例入选上级典型案例,6场庭审、5份文书入选全国或全省百优,10项经验入选上级改革案例,5份司法建议入选全省优秀。45个集体和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新增4人获评全省审判业务专家。
一、坚持为大局服务,在护航高质量发展上多作贡献
——厚植项目企业法治沃土。开展司法护航重大项目攻坚和法润民企“双走进”活动,为项目企业招引落地提供全周期司法保障。参与空间要素治理,以司法手段协助清理低效闲置用地4300余亩。经开区法院通过司法拍卖方式收储清拖公司360余亩连片土地,为嫁接韩电集团50亿元投资腾挪空间。推进信用问题治理,出具信用修复证明598份,助力近年来全市失信企业数实现“三连降”。某仪表公司因他人不当竞标被招标平台误列入“黑名单”,法院及时协调恢复其信用,保证其正常参加市场交易。规范财产保全工作,运用“活封活扣”“置换保全”等措施,为139家项目企业缓解被诉压力。金湖县法院查封某纺织公司厂房后允许其继续生产使用,并以经营所得分期还款,实现双赢多赢共赢。推动完善内部治理,开展“啄木鸟”法律体检、“订单式”法律宣讲160余场次。
——构筑营商环境法治高地。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一审审结商事案件23262件。推动建强商会商事调解平台,与工商联协同调处纠纷1258起,仅用4天化解两外贸企业买卖合同纠纷,促成双方共迎外部挑战、携手参与国际竞争,获评全国工商联百佳商会调解典型案例。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反不正当竞争司法,一审审结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案件107件。发挥破产救治与出清功能,帮助35家企业脱困新生,引导515家企业退出市场,盘活土地厂房150余万平方米。淮阴区法院指导某密封件公司破产管理人对外出租企业生产线,做到“破产不停产”,满足10余家下游车企供货需求。洪泽区法院通过庭外重组方式,帮助某生物公司恢复运营并保留34项国内外农药生产经营资质。
——造浓保护创新法治氛围。实行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一审审结知识产权案件901件。在某设计室与11家代加工厂服装设计著作权案件中,引导各方变“侵权”为“授权”,在解决案涉冲突的同时达成代产代销合作意向。严惩“搭便车”“傍名牌”等侵害商标权行为,判令以“某阴大米”假冒“某阳大米”的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加强商业秘密司法保护,就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离职技术员工管理不规范问题,判后主动回访,帮助补齐短板。开展世界知识产权日系列宣传活动,为科创企业量身定制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意见书12份。
——擦亮生态保护法治底色。做优做强环境资源审判品牌,严厉打击盗砍盗伐、乱排乱放、非法捕捞等行为,一审审结环境资源案件136件。在世界环境日公开审理盗猎“鸟中大熊猫”东方白鹳案,央视等30余家媒体全程直播。坚持生态修复为先,新建“一鹭青绿”司法生态林,判令63名被告人缴纳生态修复费用1350余万元。对确无履行能力的罗某父子,以种植200亩树木并管护10年11个月的方式折抵600余万元生态修复费用,引导“偷猎者”化身“护林员”。组建“青绿说”巡讲团,发放环保普法手册,巡回审判做法获评江苏环境司法改革典型事例。
二、坚持为法治担当,在维护高水平安全上多作贡献
——打防并举惩治刑事违法犯罪。积极投身平安淮安建设,一审审结刑事案件3469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妥善审结省扫黑办挂牌督办的汪某某等17人涉恶案。严厉打击危害社会治安犯罪,一审审结“杀抢绑”“黄赌毒”等案件452件,对制售新型毒品原料200余千克的朱某某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参与醉驾综合治理,严把罪与非罪标准,受理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6.59%。重拳惩治危害食药安全犯罪,一审审结走私“冻牛肉”、售卖“假冒特效药”等案件35件。深入开展防骗反诈工作,全链条打击为“电诈”集团提供“客服引流”“资金结算”等服务的关联犯罪,为434名受骗群众挽回损失1370余万元。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一审审结原省管干部程某某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83件,追缴违法所得和没收财产4.97亿元。同步打击“围猎者”,对贿赂某公司负责人的高某某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并全额追缴其1.02亿元非法收益,入选“两高”惩治行贿犯罪典型案例。
——常长结合助力防控重大风险。健全金融司法与金融监管协作机制,一审审结金融借款等纠纷案件15563件,审结非法集资等犯罪案件40件。对涉及金额超540亿元、违法为200余万名“会员”提供信用卡套现还款服务的文某等14人,以非法经营罪从严判处刑罚。落实“保交房”要求,实施“法护安居”工程,一审审结房屋买卖合同等案件1873件。深化建工领域违法行为整治,向住建部门移送线索77条,立案查处5件。完善“问题楼盘”减存遏增机制,涟水县法院引入国资平台投资续建,保障某家居城项目近400名购房人收房办证。盱眙县法院采取分割拍卖方式,推动盘活某“烂尾”商业街核心区域,吸引82家商户入驻经营。参与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依法惩治无证上岗、违规操作等行为,一审审结重大责任事故犯罪等案件16件。
——监督支持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行政审判职能,一审审结行政诉讼案件1079件。力促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推进县区政府“一把手”示范出庭,提请市委依法治市办推开行政行为自我纠正制度,联合市司法局运转行政纾解平台,引导行政机关以诉前调处或主动纠错方式化解纠纷314件,同比增长超2倍。府院联动化解某置业公司征收补偿案件,让延续9年的僵局“一朝破冰”,涉案标的额2.28亿元,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坚持“寓监督于支持”,发送“1+10”行政审判年报,开展“千案百例十家行”宣讲活动,促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从源头上减少案件发生。新收一审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同比下降20.15%。
——集智聚力推动纠纷多元化解。强化源头预防,推动基层法院诉服中心对接县级“一站式”平台,建成镇级“融合法庭”98家、村级“法官驿站”1245家,将调解指导等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大力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车桥法庭在芡实种植基地设立流动解纷点,化解土地流转等纠纷56件。宝应湖法庭指导村居修订“十要十不要”村规民约,通过“约法三章”促推自治善治。强化诉调对接,打造“淮上枫桥14+3”多元解纷机制,推动道交、物业等类型化调处平台建设,化解纠纷5600余起。强化职能延伸,发出司法建议和分析报告175份。清江浦区法院就办案中发现的“网约房”监管不规范问题,联合区人大常委会发出代表建议和司法建议“双建议”,被《法治日报》报道。经过不懈努力,全市法院新收民事一审案件数量同比下降2.50%。
三、坚持为人民司法,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多作贡献
——民生权益保障走深走实。坚持小案不小办,一审审结涉民生案件44847件。平衡保护劳资双方权益,依法规制“工伤自负”“劳动碰瓷”等行为。阮某某恶意制造劳动争议讹取经济赔偿金,清江浦区法院判决驳回其无理诉请,维护企业正常用工秩序。开展“安薪无忧·根治欠薪”行动,为8100余名农民工追回“血汗钱”1.92亿元。淮安区法院联合人社等部门,仅用10天快速化解刘某等集体讨薪案,帮助526人足额拿回工资1100余万元。助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一审审结涉预付卡等消费案件215件。某婚庆公司遗失新人婚礼录像,盱眙县法院判令其返还服务费用并承担精神损害赔偿。加强消费信息保护,对私装定位设备、获取行车轨迹的某汽售公司,责令其删除信息、赔礼道歉并作出赔偿。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连续14年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发挥司法救助“雪中送炭”作用,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260余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570余万元。
——弱势群体保护用心用情。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加大赡养尤其是精神赡养案件调解力度,让“常回家看看”成为子女的自觉行动。加强妇女权益保护,依法认定男方婚内擅自赠与第三者大额财产无效,判决支持承担较多家庭义务的女方在离婚时获得经济补偿。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对182名“失足少年”适用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向188对“失职父母”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严惩“隔空猥亵”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在5件案件中判决被告人终身禁止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工作。围绕校园欺凌等问题,开展“百名法官、检察官进百校”活动,通过编演情景剧、发放漫画书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执行难题攻坚重质重效。保持执行强大攻势,开展“小标的、大民生”专项执行,用足用好“查扣冻”等强制措施,执结案件33155件,执行到位85.97亿元。坚持上下协作配合,在涉内蒙古某资产管理公司执行案中,两级法院组建专班奔波3200多公里开展财产查控等工作,推动涉案1500万元全部履行。深化执行信息公开,常态运行执行热线,经开区、洪泽区等4家法院试点上线“微执行”小程序,实现执行进度实时查询、电子卷宗随时查阅。拓展执行联动范围,市委政法委推开“1+N”执行天网做法,市政协将联动机制落实情况纳入民主监督范围,市法院与公安、公证等单位建立人员出境管控、公证参与执行等协作机制,联合其他政法机关集中打击拒执犯罪,判处43件44人。陈某在案件审理期间转移全部存款试图规避执行,涟水县法院及时将线索移送侦查,促使其全额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
——社会风尚引领有力有为。坚持“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立足司法裁判倡导真善美、鞭笞假丑恶。审结“电动车逆行致交通事故案”,认定不守规矩者自负相应责任,入选最高法院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典型案例。审结“实际抚养人申请成为监护人案”,帮助解决养女落户和入学的身份问题,让养父母的爱同样“名正言顺”。审结“网红直播诋毁他人名誉案”,责令造谣者公开道歉,助力营造清朗文明的网络空间。广泛开展“春风化雨·法润民心”双线普法活动,加强案件庭审公开和裁判文书上网,发布审判白皮书21份,召开新闻发布会32场。市法院连续3年获评全市“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优秀单位。
四、坚持以改革破题,在推进高质效办案上勇走前列
——加强审判监督管理。着眼提升办案质量,加强院庭长对重点案件的阅核把关,在全省率先推行关联案件强制检索,促进裁判尺度统一。着眼提升办案效率,对临近审限案件逐一提醒,对长期未结案件逐案督办,12个月以上未结案件基本清零。着眼提升办案效果,将释法说理贯穿办案全过程,深化“程序空转”问题治理,力争以最少程序和最优路径化解纠纷。
——力推诉执制度改革。深化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落实律师辩护全覆盖,加强二审开庭工作,有效发挥审判对侦查、起诉的制约引导作用。巩固繁简分流改革成果,推开小额诉讼当庭宣判和即时履行,以发送支付令方式高效解决纠纷211件。加大执前督促履行力度,民事裁判转入执行的比例同比下降3.65个百分点。推进涉诉信访工作法治化,抓实初信初访,做实“有信必复”。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推进合议庭实质化评议,发挥审委会“抓大事、议要案”职能,讨论决定的1个案例获评全省法院审委会优秀典型案例。运行法官惩戒制度,对案件评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督察部门。强化数字赋能,档案数字化监管平台入选全国智慧法院建设创新案例,警务安防一体化平台被工信部评为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案例。
五、坚持以严管立信,在锻造高素质队伍上勇走前列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凝心铸魂。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全员政治轮训,把“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落到实处。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绝对领导,全力配合上级巡察督察检查,向上请示报告80余次。加强“四强”党支部建设,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市法院连续19年获评市级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加强审判业务建设精业强能。聚焦实战实效,开展裁判文书制作、庭审观摩纠错等竞技活动,分类分岗开展培训199期。突出青年群体,推行能力集训、导师帮带等做法,优化轮岗交流、上挂下派等机制。注重典型选树,建立全市审判业务专家库,举办先进典型事迹宣讲会,激发队伍比学赶超活力。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正本清源。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三个规定”等纪律规矩,形成“逢问必录”浓厚氛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腾出更多时间抓好“九分落实”。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协同派驻纪检组开展监督执纪和问题整治工作,注重以身边事警示教育身边人,查处违纪违法干警6人。
自觉接受监督是法院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人民法庭建设工作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作出支持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两级法院95名法官接受履职评议,办结代表建议25件、政协提案17件,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庭审、见证执行、座谈交流1625人次,参加“学法实境基地”活动286人次;“三督三促”代表委员联络做法被最高法院推广。主动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召开法检联席会议,办理检察建议122件,审结抗诉案件21件。充分发扬司法民主,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3618件。
各位代表,法院工作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离不开党委坚强领导,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也离不开各位代表给予的充分理解、信任、监督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服务中心大局还不够精准,部分惠商利企举措的覆盖面有限,一些市场经营主体的感受度不高;参与社会治理还不够有效,少数案件办理未能实现“三个效果”统一,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成效尚不巩固;干警能力作风还不够过硬,领军拔尖人才培养仍有欠缺,违纪违法现象仍未杜绝。对此,我们将采取务实举措,努力加以解决。
2025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五大工程”,在“打造高质量司法、建设现代化法院”上重实质提品质,为淮安在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展示“象征意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扎实推进“司法护航”工程,在服务大局上重实质提品质。打造一流营商法治环境,增强项目企业的司法获得感。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强法治动能。深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耕“五位一体”生态司法模式,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二是扎实推进“司法安澜”工程,在参与治理上重实质提品质。积极参与“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严惩重大恶性犯罪,严防重点领域风险。高质高效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机制。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深度融入地方综治中心建设,奋力打响“淮上枫桥14+3”多元解纷品牌。
三是扎实推进“司法守心”工程,在为民造福上重实质提品质。以“如我在诉”意识办好每一起民生案件,更加注重保护老妇幼等群体权益。接续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竭力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倾力兴办司法惠民实事,升级“优+”诉服体系,拓展普法宣传成效,把群众“需求清单”转变为法院“履职清单”。
四是扎实推进“司法质效”工程,在改革创新上重实质提品质。强化“立审执破访”各环节衔接配合,促推矛盾纠纷一次性有效解决。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压紧压实院庭长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司法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强数字法院建设,加快融入全国法院“一张网”,为审判执行工作减负增效。
五是扎实推进“司法铁军”工程,在管党治院上重实质提品质。坚持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一体化培训,完善青年干警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悉心打造更多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严守各项铁规禁令,严明办案纪律作风,严抓问题整治整改,筑牢拒腐防变的制度防线。
各位代表,迈步新征程、踏上新起点,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坚持守正不渝、创新不止、笃行不怠,努力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